從大眾部分采用DSG車型齣現問題後,渦輪增壓發動機一時受到質疑。而日係車型至今仍不采用渦輪增壓,更讓部分對發動機技術缺乏瞭解的消費者“談T色變”,渦輪增壓車型至少在宣傳上受到“小挫”,那麼這一發動機技術是否值得提倡,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能否在“俯臥撐”之後快速進入反彈期呢?T動力的機遇與挑戰首先,從數字看,渦輪增壓車型銷售仍處於方興未艾階段——統計數字顯示,,市場上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約為500萬颱,同市場乘用車總銷量為1793萬輛左右,渦輪增壓車型占比不到30%。到,按照目前的同比增長,國內汽車銷售量應該在3000萬輛左右——即使因為限購城市擴大,保守估計也應該不低於2500萬輛(這是宏觀經濟發展所必須維持的一個同比增長數),則按照目前占比,國內的渦輪增壓市場規模至少要達到800萬颱,而如果按照3000萬的推算,將增至1000萬颱,渦輪增壓車型銷量的提升空間是巨大的。雖然潛在市場巨大,但公眾對於渦輪增壓發動機瞭解並不多。像“TSI”那樣僅憑符號就被人廣為人知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極少,加之性能同質化,消費者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。為瞭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,歐美廠商(包括其在華閤資廠)力圖通過“技術搭配”來完成這一目的,例如大眾的TSI與DSG、東風雪鐵龍的1.6THP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與STT智能啓停係統等。這些“搭檔”的特性究竟有哪些?優缺點又各是什麼呢?這裏不妨探討一下。大眾TSIDSG褒貶猶存首先要介紹的是大眾TSIDSG。這也是目前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動力組閤。其優點顯而易見:動力強勁,且在保證動力的基礎上兼顧瞭燃油經濟性。以1.8TSI(一汽大眾主力車型速騰多配置)為例,其最大功率118KW/4500-6200rpm,最大扭矩250Nm/1500-4500rpm。在DSG雙離閤變速箱的配閤下,車型換擋間隔可小於0.2秒,輕鬆巧緻,帶來敏銳非凡而極其順暢的換檔反應。徹底消除扭矩中斷,讓發動機的動力持續被充分利用,始終保持最佳工作狀態,油耗錶現甚至優於手動變速車型。正是因為在車輛的油耗與動力性能“二者兼顧”的優異平衡,這款動力組閤無論輿論褒貶,至少目前銷量依然樂觀。福特變速箱間的搖擺有樣學樣,大眾的成功鼓勵瞭其他歐美廠商對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追求。如福特的EcoBoostGTDi既能在低轉速下實現高扭矩,又兼具發動機高轉速下的靈敏響應。因為采用內置的小型低慣量轉子技術,以每分鍾超過200000轉的速度高速運轉,使得渦輪葉片更容易被廢氣驅動,確保瞭發動機在每分鍾1500轉或更低轉速時獲得最大扭矩,發動機的峰值扭矩的提前實現使得渦輪遲滯被控製在最低限度。而EcoBoostGTDi發動機在轉速高達每分鍾5,000轉時仍保持強勁動力和靈敏響應,因此其峰值動力輸齣範圍更寬。與福特這款渦輪增壓發動機相匹配的Powershift雙離閤變速器,可結閤手動變速和自動變速的各方優點(效率節油操控),它一方麵為更多駕駛者提供傳統自動變速箱的便利和舒適,另一方麵雙能實現手動變速箱的燃油經濟性和靈敏響應。但在福特最近的一代車型上(新濛迪歐和翼虎等)Powershift變速箱換成瞭Selectshift愛信Asin6速變速箱,而後者與大眾係列車型的手自一體變速箱屬於同宗技術,即保時捷的Tiptronic。雪鐵龍“1.6THPSTT”兼顧動力油耗人類對於汽車動力的無限追求,與環保、節能的社會要求有著潛在的衝突。可以說,渦輪增壓代錶著技術的進步,同時也是對上述矛盾的解決方案。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“新能源車”在的走俏,混動技術在動力、燃油、排放上的錶現似乎比渦輪增壓技術更勝一籌。隻是,在當今車市,前者對後者的挑戰無疑是蚍蜉撼大樹。不過,廠商開始尋找第三條解決路徑。如東風雪鐵龍在動力總成的設計上,為其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搭配素有“微混”技術之稱的STT智能啓停係統。。雪鐵龍1.6THP采用Twinscroll雙渦道單渦輪技術,在渦輪殼體內設有兩條排氣通道,增壓器因此能獲得較大的驅動力,顯著降低增壓滯後現象。此外,這款發動機還采用瞭全球最新一代的缸內直噴技術——200bar的高壓缸內直噴技術與帶鏇流的噴油嘴相結閤,霧化能力更強,噴霧的油滴直徑小於20微米;每循環最多可噴射3次的頻率,可實現均質混閤,燃燒更加充分。不僅如此,帶負壓真空泵的渦輪增壓器安裝有,同時從渦輪的設計、技術等方麵進行多重優化,不僅具備更加靈敏和精準反應速度,其使用壽命更長。大眾“TSIDSG”主打廣告語為“黃金動力組閤”,與此不同的是東風雪鐵龍1.6THP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與STT智能啓停係統的組閤在動力之外更兼顧瞭節能、環保納入其中。STT智能啓停係統(這倒可以和日係的馬自達i-stop技術做個類比)作為時下當紅的微混技術,可實現節省燃油和降低排放的雙重目的,最高節油可達15%。1.6THP與STT是雪鐵龍動力革新技術的典範,這一組閤也即將被搭載於東風雪鐵龍旗艦車型新C5上。從今起,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,未來是否有更多T動力組閤,這一技術值得關注。(聲明:作者獨傢授權新浪網使用,請勿轉載。本文僅代錶作者觀點,不代錶新浪網立場。)